教育教学管理

来源: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8-11-22 11:30 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第二十一条:坚持立德树人核心地位不动摇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,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工作,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,把塑造一支思想境界高、道德情操好的教师队伍和培养有一技之长、能自食其力的优秀残疾学生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。
      (一)对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、职业道德教育、法纪法规教育,加强师德建设。
      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各种教育,进行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教育,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让人格自尊、行为自律、学习自觉、生活自理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。切实贯彻《国旗法》,每周一早晨全体师生集中举行规范化升旗仪式。
      (二)学校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,规划、部署、研究学校德育工作。
      (三)学校设立教学部,加强学部建设,加强常规管理,提高班主任、任课教师和干部职工的教育水平,增强全员育人意识,培养良好班风、校风。

         学校以班级为教育、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。班主任按《中小学班主任暂行规定》由校长聘任。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、教育者和指导者,并协调本班级各科的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。
      (四)建立和健全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德育工作委员会,支持、指导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德育工作委员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建立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,做好德育基地和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。
      (五)建立学校寄宿生管理委员会,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工作。
      (六)在视障学生中推广普通话、引导听障学生使用规范文字。 
       第二十二条:面向全体,因材施教,全面发展,学有特长。使学生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,即在思想觉悟、道德情操、知识视野、兴趣特长、体魄心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准,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长期性、根本性任务。学校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,学会做事,学会学习,学会共处。全体教师应齐心协力,努力创建奋发向上、和谐创新的育人环境。
       第二十三条: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,开展教学研究,更新教育观念,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办法,努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,力求提高教学质量。
      (一)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学习,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。学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和对骨干教师的培育工作。
      (二)按学科设立教学研究组,开展教学研究活动,教研组设组长1名,部分学科设副组长1名。
      (三)各教研组每学期制订计划,明确教改内容及研究内容,推行集体备课制度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,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。教研组应把“教学生会学习”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完成。
       第二十四条: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,完善科研网络,实施好各级教科研课题,抓好校内校际教科研交流,积极开展校本研究,培养科研型教师,发挥示范作用。
       第二十五条:加强教学管理。认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,抓好备课、课堂教学、组织考试、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。组织开展师生评教、评学活动。
       第二十六条:建立教学开放制度。学校教学每学年对外开放一次。教学开放时,欢迎家长、兄弟学校领导和教师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来校听课、指导。学校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工作。
       学校逐步健全对教师的随堂听课的制度。实行青年教师会课制度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制度。
       第二十七条: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课程标准、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要求管理教学。
       第二十八条: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。教务处组织好期中、期末考试,认真做好学生成绩统计和分析工作。
       第二十九条: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教材目录选择教材,按上级有关规定,由分管校长负责管理,教务处统一办理。
       第三十条:学校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,停课半天,需经校长办公会批准,停课一天以上,需经市教育局批准(特殊情况调休需上报市教育局备案)。
       第三十一条:学校按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安排招生。
       第三十二条:
      (一)按国家有关规定,依照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和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》,正常开展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,加强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。
      (二)依据《教师法》有关精神,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格健康检查。
       第三十三条:加强学籍管理,健全学籍档案,对转学、休学、借读、复学等严格手续程序。严肃招生、毕业证书颁发、学生档案管理等纪律制度。
       第三十四条:认真管理和积极使用教学设施、仪器设备、文体器材、图书资料,注重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益。

【打印正文】